版权所有:中共淮南市委党校 ICP备08101834号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广场南路6号 邮编:232001
联系电话:0554-6644664 Email: jwc6645426@163.com

国家级 2篇 省级 7篇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王家运 |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 |
2000年 第一期 |
国家级 |
2 |
张克敏 |
新中国50年思想解放历程及其启示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史》 |
2000年 第四期 |
国家级 |
3 |
周邦炳 |
简论邓小平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卓越把握 |
洛阳师专学报 |
2000年 第一期 |
省级 |
4 |
张克敏 |
新中国50年思想解放历程及其启示 |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
2000年 第二期 |
省级 |
5 |
杨德勇 |
邓小平生产力经济哲学思想初探 |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
2000年 第二期 |
省级 |
6 |
杨德勇 |
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 |
安徽大学学报 |
2000年 第三期 |
省级 |
7 |
刘善敏 |
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社会学思考 |
安徽省委党校《理论建设》 |
2000年 第三期 |
省级 |
8 |
周邦炳 |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 |
江汉论坛 |
2000年 第八期 |
省级 |
9 |
王家运 |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
青海省委党校《攀登》 |
2000年增刊 |
省级 |
省级 5篇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刘善敏 |
党的80年光辉历程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理论建设 |
2001年 第四期 |
省级 |
2 |
李红 |
裴政及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贡献 |
安徽史学 |
2001年 第四期 |
省级 |
3 |
张克敏 |
历史的定格与错位 ——张国焘被推为中共“一大”主持人的前前后后 |
党史纵览 |
2001年 第五期 |
省级 |
4 |
刘善敏 |
资源性城市在“双重转变”下的社区建设思路 ——淮南市谢家集区社区情况调查 |
社 会 |
2001年 第十期 |
省级 |
5 |
周邦炳 |
思想政治工作要打好主动仗 |
江淮论坛 |
2001年特刊 |
省级 |
2002年度科研成果
国家级1篇 省级 9篇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张克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意蕴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2年 10月22日 |
国家级 |
2 |
张克敏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现实、未来 |
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年 第一期 |
省级 |
3 |
周邦炳 |
关于兴农的两大思考 |
合肥党校学报 |
2002年 第二期 |
省级 |
4 |
魏静芳 |
浅析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措施 |
淮北煤师院学报 |
2002年 第二期 |
省级 |
5 |
曹东旭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历程及启示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0年 第二期 |
省级 |
6 |
韩书茂 |
司徒越书学思想研究 |
书法之友 |
2002年 第二期 |
省级 |
7 |
周邦炳 |
试论党校教研一体化 |
新疆党校《实事求是》 |
2002年 第二期 |
省级 |
8 |
周邦炳 |
全面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
理论界 |
2002年 第六期 |
省级 |
9 |
张克敏 |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与斯大林关系探秘 |
党史纵览 |
2002年 第十期 |
省级 |
10 |
杨德勇 |
《毛泽东论文集》不是《毛泽东选集》的原始版本 |
收藏拍卖导报 |
2002年 12月2日 |
省级 |
2003年度科研成果
国家级4篇 省级 14篇 获奖 6项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魏静芳 |
谈复合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混合性 |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
2003年 第二期 |
国家级 |
2 |
魏静芳 |
图书馆的依辅性不会终结 |
图书馆杂志 |
2003年 第三期 |
国家级 |
3 |
魏静芳 |
试析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
图书情报知识 |
2003年 第四期 |
国家级 |
4 |
魏静芳 |
图书馆的依辅性不会终结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03年 第七期 |
国家级 |
5 |
曹东旭 |
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双重地位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
2003年 第二期 |
省级 |
6 |
周邦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伟大的理论创新 |
贵阳党校学报 |
2003年第二期 |
省级 |
7 |
周卫东 |
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与淮南市民营经济发展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3年 第三期 |
省级 |
8 |
章卫平 |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
安徽财会 |
2003年 第四期 |
省级 |
9 |
高 燕 |
建立双保险的反腐倡廉监督体制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年 第四期 |
省级 |
10 |
台 红 |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03年 第五期 |
省级 |
11 |
章卫平 |
试析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3年第五期 |
省级 |
12 |
周邦炳 |
抓机遇 快发展 |
江汉论坛 |
2003年第五期 |
省级 |
13 |
刘善敏 |
用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安徽省委党校《理论建设》 |
2003年 第六期 |
省级 |
14 |
高 燕 |
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 |
安徽科技 |
2003年 第十一期 |
省级 |
15 |
王鸿雁 |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
实与虚 |
2003年 第十二期 |
省级 |
16 |
王家运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2003年 |
省级 |
17 |
杨德勇 |
我所知收入《农村调查》的 |
旧书信息报 |
2003年 7月14日 |
省级 |
18 |
杨德勇 |
陈独秀与《共产党宣言》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2003年8月 |
省级 |
2003年度获奖项目
序号 |
获奖人 |
获奖作品 |
获奖项目 |
1 |
张克敏 |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与斯大林关系探秘等一组论文
|
淮南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第一层次
|
2 |
王家运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等一组论文 |
淮南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第二层次
|
3 |
刘善敏 |
资源性城市在“双重转变”下的社区建设四轮一组论文 |
淮南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第二层次
|
4 |
张克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意蕴
|
全省党校系统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
5 |
刘善敏 |
资源性城市在“双重转变”下的社区建设思路 |
全省党校系统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6 |
张克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意蕴 |
淮南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奖 |
2004年度科研成果
省级 9篇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刘 梅 |
一起土地承包纠纷引发的法律思考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年 第二期 |
省级 |
2 |
刘贵平 |
关于中西部地区人才战略实施中若干关系的思考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4年 第二期 |
省级 |
3 |
高 燕 |
关于反腐倡廉监督体制的思考 |
中国县市发展战略 |
2004年 第三期 |
省级 |
4 |
刘贵平 |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中的若干关系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年 第四期 |
省级 |
5 |
刘 梅 |
论房地产纠纷若干疑难问题的司法对策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年 第五期 |
省级 |
6 |
王家运 |
永保党的先进性 |
青海党校《党校教育》 |
2004年 第六期 |
省级 |
7 |
王家运 |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难点、成因及对策 |
中华学术论坛 |
2004年 第六期 |
省级 |
8 |
丁 昆 |
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现状分析与思考 |
中华学术论坛 |
2004年 第七期 |
省级 |
9 |
丁 昆 |
论毛泽东法制思想的得与失 |
中华学术论坛 |
2004年 第九期 |
省级 |
2005年度科研成果
国家级2篇 省级 10篇 专著 1部 获奖 10项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韩书茂 |
论沈鹏草书 |
中国书法 |
2005年 第六期 |
国家级 |
2 |
韩书茂 |
在真率中前行—张良勋先生的书法艺术 |
中国书法 |
2005年 第十二期 |
国家级 |
3 |
刘善敏 |
环境伦理与社区卫生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2005年, 1月 |
省级 |
4 |
陈庆福 |
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年 第二期 |
省级 |
5 |
王家运 |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5年 第三期 |
省级 |
6 |
陈庆福 |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再思考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5年 第四期 |
省级 |
7 |
丁 昆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探析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5年 第四期 |
省级 |
8 |
台 红 |
试论廉政建设中的自控力与制约力 |
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
2005年 第四期 |
省级 |
9 |
刘 梅 |
论邓小平的合理性发展观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5年 第五期 |
省级 |
10 |
刘善敏 |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三个生态”一起抓 |
理论战线(增刊) |
2005年 第五期 |
省级 |
11 |
刘善敏 |
构建和谐社会、巩固执政基础 |
理论战线(增刊) |
2005年 第五期 |
省级 |
12 |
吴 昊 |
浅议英语长句的理解 |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
2005年 第八期 |
省级 |
13 |
吴 昊 |
简析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的原因 |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
2005年 第十二期 |
省级 |
2005年度获奖项目
|
获奖人 |
获奖作品 |
获奖项目 |
1 |
刘善敏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战线需要营造四个 和谐 |
2005全省统线理论研究 成果一等奖 |
2 |
王家运 |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难点、成因及对 策 |
全省党校系统第五届 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3 |
章卫平 |
试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 的原因、对策 |
全省党校系统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4 |
王家运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推进党建理论创新 |
淮南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奖 |
5 |
王鹤平 |
科 研 管 理 |
全省党校系统优秀 科研管理工作者 |
6 |
高 燕 |
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等 一组论文 |
淮南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 批”拔尖人才第二层次 |
7 |
刘善敏 |
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学 思考 |
安徽省社会科学学会 优秀论文二等奖 |
8 |
魏静芳 |
试论网络环境下党校图 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
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 科研成果三等奖 |
9 |
魏静芳 |
浅析网络环境下资源 共享的措施 |
全省党校系统图书馆 |
|
魏静芳 |
谈复合图书馆藏建设的 混合性 |
全省党校系统图书馆 科研成果二等奖 |
2006年度科研成果
省级 5篇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刘善敏 |
平等、公平与效率——何者是中国社会政策的价值基础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2006年 第一期 |
省级 |
2 |
刘 辉 |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必须抓好“五个环节” |
科教文化 |
2006年 第二期 |
省级 |
3 |
刘家元 |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年 第四期 |
省级 |
4 |
吴业勤 |
构建和谐社会 关注人口安全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年 第五期 |
省级 |
5 |
刘 辉 |
试论管理者应具备的品格和威望 |
管理科学文摘 |
2006年 第六期 |
省级 |
2007年度科研成果
国家级 1篇 省级 15篇 获奖 8项 课题结项 6项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周卫东 |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视角谈公司治理改革 |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体制改革》 |
2007年 第九期 |
国家级 |
2 |
吴业勤 |
新四军历史上叶、项分析和矛盾及启示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7年 第一期 |
省级 |
3 |
陈庆福 |
发达国家反垄断立法对我国立法规则的启示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年 第一期 |
省级 |
4 |
陈庆福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擎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年 第二期 |
省级 |
5 |
刘家元 |
公共危机处置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
科技促进发展 |
2007年 第三期 |
省级 |
6 |
陈庆福 |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两种主要模式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年 第四期 |
省级 |
7 |
刘家元 |
浅议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建设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年 第四期 |
省级 |
8 |
刘家元 |
创新公共管理 建设服务型政府 |
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
2007年 第四期 |
省级 |
9 |
吴海苗 |
试论我国公证赔偿制度 |
科学时代 |
2007年 第四期 |
省级 |
10 |
曹东旭 |
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问卷调查分析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年 第四期 |
省级 |
11 |
曹东旭 |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探索、贡献和发展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
2007年 第四期 |
省级 |
12 |
王鸿雁 刘贵平 |
执政基础: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关键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2007年 第五期 |
省级 |
13 |
陈庆福 |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 |
中国经贸 |
2007年 第五期 |
省级 |
14 |
吕 成 |
行政诉讼动态管辖的建构——从“坐标式”到“国规式” |
行政与法 |
2007年 第五期 |
省级 |
15 |
王家运 |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逻辑起点 |
攀 登 |
2007年 第六期 |
省级 |
16 |
刘家元 |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教育工作 |
中国学术研究 |
2007年 第十二期 |
省级 |
2007年度获奖项目
|
获奖人 |
获奖作品 |
获奖项目 |
1 |
周卫东 |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 |
2006年度全市组工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
2 |
台 红 |
凤台县“桂、顾、马、尚”民营经济走廊党员状况调查与分析 |
2006年度全市组工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
3 |
刘善敏 |
平等、公平与效率— 何者是中国政策的价值基础 |
市第十届精神文明 “十个一工程” |
4 |
王鸿雁 |
构建和谐社会 巩固执政基础 |
市第十届精神文明 “十个一工程” |
5 |
刘 梅 |
论邓小平的合理性发展观 |
全省党校系统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
6 |
刘家元 |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全省党校系统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
7 |
陈庆福 |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再思考等一组论文 |
市第三届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第二层次)理论工作者拔尖人才 |
8 |
韩书茂 |
《论沈鹏草书》 |
第六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 |
2007至2008年度调研课题
序号 |
课题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课题发包单位 |
结 果 |
1 |
王鸿雁 |
完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 |
已结项 |
2 |
王家运 |
安徽毛集国家可持续发 展试验区典型经验对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启示 |
全省党校系统重 点课题 |
已结项 |
3 |
台 红 |
资源性城市农村党员先 进性建设路径新选择 |
全省党校系统重 点课题 |
已结项 |
4 |
丁 昆 |
市矿统筹是资源性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 之路 |
全省党校系统重 点课题 |
已结项 |
5 |
台 红 |
凤台县“桂、顾、马、尚 ”民营经济走廊党员状况 调查与分析 |
市委组织部 |
已结项 |
6 |
周卫东 |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 导人员管理问题研究的 调研报告 |
市委组织部 |
已结项 |
2008年度科研成果
省级 12 篇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级 别 |
1 |
周卫东 |
一个从债务人角度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新视觉 |
财会学习 |
省级 |
2 |
曹东旭 |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 |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省级 |
3 |
吕少良 |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经济性和社会性探析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 |
4 |
王鸿雁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命运的确立与破解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 |
5 |
王家运 |
论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 |
6 |
刘家元 |
深化改革开放 思想必须再解放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省级 |
7 |
曹东旭 |
思想解放:发动非公有制经济层次跨越发展的引擎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 |
8 |
曹东旭 |
毛泽东对非公有制经济创见性的理论思考与探索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 |
9 |
杨德勇 |
谈两部毛泽东早期著作 辨证唯物论 |
藏书报 |
省级 |
10 |
杨德勇 |
新四军“讨逆命令“新说 |
藏书报 |
省级 |
11 |
杨德勇 |
新四军“讨逆命令“续说 |
藏书报 |
省级 |
12 |
杨德勇 |
新四军“讨逆命令“三论 |
藏书报 |
省级 |
2009年度科研成果
省级 3篇 获奖 9项 课题结项 7项
|
作 者 |
作品名称 |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 |
发表时间 |
级 别 |
1 |
王家运 |
当前村民自治中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探讨 |
安徽省委党校 <, P class=MsoNormal>《理论建设》
|
2009年 第四期 |
省级 |
2 |
台 红 |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动态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2009年 第五期 |
省级 |
3 |
刘家元 |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
2009年 第五期 |
省级 |
2009年度获奖项目
|
获奖人 |
获奖作品 |
获奖项目 |
1 |
杨德勇 |
论文《新发现的两部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辩证唯物论>》
|
全省党校系统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
2 |
周卫东 |
着力提高党校教师教学能力和艺术 |
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高级职称)一等奖 |
3 |
刘善敏 |
论文《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60年变迁与城乡一体化重构》
|
中国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三等奖 |
4 |
王家运 |
论文《我国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 |
全省党校系统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5 |
周卫东 |
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谈公司治理改革》 |
全省党校系统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6 |
吴业勤 |
论文《新四军历史上叶、项分歧和矛盾及启示》 |
全省党校系统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7 |
台 红 |
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颁发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自选课题 优秀奖 |
8 |
台 红 |
论文《新四军红色资源与安徽红色文化》 |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庆祝建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奖 |
9 |
王家运 |
论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 |
市政府2008年度(教育类)特殊津贴奖 |
2008至2009年度课题
序号 |
课题负 责人 |
课题名称 |
课题发包单位 |
结 果 |
1 |
章卫平
|
课题《依托优势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对淮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
|
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 |
已结项 |
2 |
曹东旭
|
课题《淮南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
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 |
已结项 |
3 |
台 红 |
课题《新四军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研究》
|
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 |
已结项 |
4 |
杨德勇 |
课题《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
|
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 |
已结项 |
5 |
丁 昆 |
课题《安徽如何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问题研究》
|
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 |
已结项 |
6 |
任建华 |
基于AHP原理和采煤沉陷区土地整理模式评价体系 |
市政府基金课题 |
已结项 |
7 |
陈庆福 |
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
省委党校应急课题 |
已结项 |